8月,浙江公司安吉电厂项目施工现场热浪蒸腾,员工挥汗如雨,干劲不减。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的一则报道将镜头对准这里:国内单机容量最大、效率最高的现代化燃气电厂顺利完成吊装,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图为安吉电厂工程建设现场
安吉电厂所在的安吉县梅溪镇,承载着厚重的工业记忆,老一辈建设者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建成当时浙江省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历经半个世纪沧桑巨变,这片工业热土书写着能源转型的精彩跨越,从煤电到气电,从“浙江最大”到“全国最优”,这片土地上的发展印记,不仅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步伐,更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蝶变
196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安吉县梅溪镇开始建设一座装机容量50兆瓦的火力发电厂。在设备简陋、技术匮乏的条件下,建设者们用自制工具拼装出了重达60吨的“德立克”洋扒杆,为工程建设扫清了技术障碍,孕育了象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大扒杆精神”。
那些年,运煤船在苕溪上昼夜穿梭,高耸的烟囱喷吐着工业化的气息,梅溪电厂为浙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然而,随着经济转型升级,高能耗机组逐渐难以适应环保要求。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大机组的规模上马,2001年,梅溪电厂在时代浪潮中完成了历史使命。
2021年,历史翻开新篇章。重组后的浙江公司敏锐把握浙江省“十四五”规划中“新增700万千瓦气电装机容量”机遇,在绿色能源领域谋篇布局。
燃气机组具有运行灵活,机组启动快,启动成功率高等优点,用于调峰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同时大幅减少碳排放,符合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
于是,在这片承载着绿色发展的热土上,一个崭新的构想破土萌芽——建设两台9H级燃气机组,打造高效低碳的燃气发电示范工程。
为确保项目顺利落地,浙江公司迅速成立专项筹备组,精心梳理老厂区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方向,总结出“项目离气源近、交通便利、取水便捷、接入条件好、电网需求强、机组效能最高、排放低、项目建设快,周期短、地方全力支持”等十大优势,在浙江省能源局16个9H燃机比选项目中脱颖而出。
虽然当年的“大扒杆”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其背后的精神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筹备组主动作为、迎难而上,与省发改委、能源局、地方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作,推进项目可研方案审批;落实项目核准所需的稳评、水保、环保、土地、军事、系统接入等支持性文件和专题报告的编制和办理;及时完成项目核准申请报告,完成可研评估,顺利开展可研审查……
2022年9月,项目获得核准,从启动到落地仅用15个月,创下行业新速度,2024年5月成功成立合资公司。一个月后,随着两台总装机容量843兆瓦的9H级燃气机组破土动工,标志着这一能源工程迈入全面建设阶段。
梅溪电厂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锤炼出坚韧不拔的精神。而今,安吉电厂接过发展接力棒,正为实现传统能源基地的绿色蝶变而奋进,书写新时代能源华章。
实干
7月7日,在安吉电厂项目施工现场,随着一声“开始起吊”的指令,重达438吨的2号燃机本体在巨型吊车的牵引下缓缓升空。经过6小时的精细操作,燃机本体成功就位。
图为1号燃机吊装现场
“这台9H级燃机装机容量843兆瓦,机组效率最高可达64.15%,与国内同类型百万千瓦等级燃煤机组相比,效率提高约17个百分点。”安吉电厂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尧介绍道,两台燃机的顺利就位,标志着国内单机容量最大、效率最高的燃气发电机组全面进入安装阶段。
建设现代化燃气电厂对浙江公司而言并非首次,无论是余姚电厂还是南浔电厂,都在燃气发电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当前,面对如此先进的燃气发电机组建设任务,要实现设备最佳性能的充分发挥,核心在于专业人才支撑。
为此,浙江公司统筹协调各方资源,面向系统内广发“英雄帖”,各兄弟单位鼎力相助、倾力支援,在最短时间内集结了来自各单位的土建、电气、热控等领域技术专家,组建起专业高效的工程安监团队。
走进工程项目办公区,40余名基建人员集中办公,此起彼伏的电话声、密集的键盘敲击声与热烈的技术论证声交织在一起。
深知肩负使命,责任重大,这群开拓者们铆足了劲儿。主厂房基础混凝土浇筑期间,施工现场24小时灯火通明。技术骨干冯智宏带领的攻坚小组实行三班轮岗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我们必须确保每一处混凝土都振捣到位。”他在现场强调,“任何气泡都可能影响清水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进而威胁到基础的牢固性。”他带领团队,坚持每天工作到凌晨,全程监督施工质量,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这种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推动项目建设不断刷新纪录:55天完成了项目初步设计的内审、外审和收口审查,创造了最快初设评审记录;克服老旧基础等不利地质条件,5个月完成了全厂1690根桩基工程;92天主厂房基础冲出“正负零”,125天余热锅炉钢结构开始吊装……每个数字背后,都是开拓者们日夜奋战的汗水结晶。
如今,漫步在初具规模的厂区,余热锅炉塔巍然矗立,主厂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全体建设者正将安吉电厂从图纸变为现实,他们的故事也随着机组的轰鸣声,铭刻在这片热土上。
高效
坐落于“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电厂以打造“两山明珠、绿色典范”示范工程为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双轮驱动,持续提升工程建设和运营效率。
清晨5点30分,当晨雾还萦绕青山绿水间,项目现场会议室已亮起灯光。“这个保护定值还得再对照一遍,差一个数值都不行!”参会人员指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说道。
这已经是连续第15天的晨会了,生产准备部和工程建设部的技术骨干们围着铺满桌面的图纸开展激烈讨论。
为了让未来运营期间,每一方气都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两部门自发约定,利用清晨时间开展讨论,对DCS系统逻辑进一步优化。“咱们要做的不是‘能用’,是要让每个参数都调到最优!”正是这份对细节的执着,为打造燃机样板工程奠定基础。
走进智慧工地指挥中心,一块巨型电子屏映入眼帘。副总经理李志刚轻触智慧大屏,一组实时数据跃然眼前。“看,现在全厂1032名施工人员的定位信息、22台大型机械的运行状态、13处高风险作业面的监控画面,都在这块屏幕上实时呈现。”
该平台实现5G和监控全覆盖、全厂人员精准定位、人员车辆出入在线统计、高风险作业在线监控、BIM三维模拟展现等功能,为安吉电厂高效率建造提供智能支撑,并获中国电力设备协会2024年全国电力安全文化建设精品工程。
图为安监人员利用智慧工地平台进行现场违章检查
智慧工地指挥中心实时监测着各类建设数据,全方位守护施工现场安全进度。与此同时,集控楼工程师站内,生产准备部主任季宏伟正带领团队开展精细化调试,确保即将运行的机组安全稳定。
安吉电厂创新构建“运维一体化”模式,通过智能运维系统打造现代化“黑灯工厂”。工作人员可在集控室内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人工智能系统则持续自动分析运行数据,提前预警潜在故障。
“我们通过远程集中控制,省去现场操作环节。这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减少能源损耗。”季宏伟注视着屏幕上的运行参数自豪地说道:“节约的能源才是最绿色的能源。”
从建设现场的智慧实践,到未来运营的安全保障,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对绿色能源的追求。据测算,这台机组1方气可发6度电,全年发电量最高可达70亿千瓦时,能满足600万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项目投产后,安吉电厂将持续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
从“秃岭枯树待新生”到“两山叠翠映碧空”,从“电力拓荒燃星火”到“燃机宏图展新篇”,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这个清洁高效煤电项目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创新之路。如今,一座现代化绿色电厂正以蓬勃之势在这片沃土上崛起,燃气明珠将在绿水青山间璀璨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