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向大风要效益

作者: 高梦洁 姚杰 来源: 国神公司 发布时间: 2025-01-10 字号:【

1月4日,国神内蒙古分公司单日发电量达到1073万千瓦时,突破1000万大关,开局即冲刺,喜迎开门红。

开年就取得好成绩,干部员工欢欣鼓舞,干劲更足了。该公司管理运营德日苏、乌拉特风电场和白云风光电站3座场站,装机容量共计639兆瓦。大家常常听到兄弟单位调侃,“风电挣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然而,现实距离这样的“美梦”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图为该公司运行中的风电机组群

近两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持续向纵深发展,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蒙西地区全面推进电力现货交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发电企业必须转变生产经营观念,以效益为核心进行精益营销。“大风只能刮来能量,却刮不来效益,一分一厘都得靠我们主动出击,向营销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甚至向大风要效益,借风起势,蓄力远航!”该公司总经理郑秀华在提质增效会议上说道。

攻坚克难,党员先行。2024年3月,该公司营销部党支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研究确定了《党支部绿电交易攻坚竞赛行动方案》,吹响营销增效攻坚号角。定目标、压任务,强管理、严考核,在创新营销管理体系、探索电力价值创造策略、培育专业化营销队伍等方面先行先试,深入研究政策、研判市场形势,统筹不同机型、不同品种交易收益和风险,走访大用户,签订长期电量供应合同,积极稳妥参与电力交易。

图为集控值班员监测风机运行状态

杨乐是该公司电力交易的“操盘手”,2024年对她来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2024年11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电机工程学会、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和内蒙古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联合举办首届内蒙古电力交易员对抗赛,来自内蒙古电力公司、各发电集团、售电公司的近百名优秀人员比拼角逐,既有对政策掌握、实操技能的考察,也有选手之间竞价心理上的博弈,杨乐稳扎稳打,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首届电力交易对抗赛三等奖的优异成绩。次月,集团公司组织西北片区首批电力交易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该公司营销部主任何毅斌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顺利通过考试,成为集团首批持证上岗的电力交易员。

图为营销工作人员钻研交易策略

当然,光靠营销队伍单打独斗远远不够,必须“多兵种”协同作战。该公司建立了“度电必争”微信群,营销人员与各风电场和集控信息中心相关人员在群内保持信息沟通。比如出现电网限电情况时,大家会及时分析原因,结合实时现货价格及中长期持仓量,指导监盘人员调整各期项目发电出力,提升各项目现货清算电价。各部门、各场站默契配合、如臂使指,只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量价最优、效益最大。2024年,该公司电力营销收益突破2500万元,同比增加1390万元,创历史新高。

增收创效离不开风机的安全高效运转。从呼和浩特向西北出发,经过7小时的车程才能抵达德日苏风电场,这里距离中蒙边境甘其毛都口岸不到40公里,广袤无垠的荒漠上,一排排风机赫然矗立,守护它们的,是一支平均年龄仅31岁的运维团队。

集控信息中心副主任程光森分享了提高风机效率的妙招,“之前听过那些崇尚狼性文化的公司搞末位淘汰制度,我们也对这些风机进行末位治理,集控信息中心的同事们每月分析风机运行数据,把那些‘吊车尾’的风机揪出来,交给风电场,一一组织排查,找到‘病因’,解决问题,2024年我们一共‘治’了44台风机,发电效率提升了2%”。

图为风电场运维员工开展风机“末位治理”

德日苏风电场场长吴普磊向笔者介绍了另一个创效法宝——储能系统。“有风时,电网负荷低,负荷高时,风又停了,‘靠天吃饭’是制约清洁能源发电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建立了储能系统,大家都叫它‘充电宝’”。吴普磊口中的“充电宝”容量达30兆瓦/60兆瓦时,相当于160万个手机充电宝,在过去一年里,它向外输出清洁能源超479万千瓦时,不仅为区域电网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更为地区生态保护、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正如内蒙古自治区电力交易中心发来的感谢信中提到的那样,国神内蒙古分公司作为新能源企业的领跑者,肩负着国家能源安全、绿色低碳转型的历史使命,一直以来深度参与绿电交易、新能源跨省跨区外送交易,促进了新能源的消纳与利用,降低碳排放,树立了市场绿色发展的典范。

脚部
X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