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让队长付征立即警觉起来。
“车站三道东车辆脱轨1辆,应急救援队收到,马上出发!”付征放下电话,神情瞬间变得严肃而专注。他迅速扫视一圈队员,大声下令:“紧急集合,赶赴救援现场!”
真的有事故发生吗?
不!
这是新朔铁路点岱沟站区开展的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演练模拟1辆车辆脱轨,各救援队接到站区演练总指挥命令后,对事故车辆进行救援起复。
常言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点岱沟站区每月都会开展不同情境的应急救援演练,进一步提高应急预案质量,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推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图为应急救援队员正在组装工器具
3月12日15:00,南坪车站运转值班员接到现场报告后,立即通知列车调度员、线桥工区、信号工区及点岱沟站区应急指挥部,一场紧张激烈的演练“吹哨”了。
“大准铁路点岱沟站区事故应急救援队,应到6人,实到6人,准备就绪,请指示。”队员们整齐列队,声音洪亮而坚定,彰显着队伍的训练有素。
“勘查事故现场,迅速制定救援方案。”演练总指挥刘国升的指令干脆利落。
一秒钟都不能耽误!付征和队员立即进入事故地点,做好防护后,快速勘察脱轨轮对数、车辆破损程度、脱轨原因、是否妨碍临线等情况。
“事故车辆N30950006,脱轨距离350毫米,脱轨轴距地面高度600毫米,事故车辆台车无破损、线路良好。准备采用FX-5液压顶将事故车辆复轨,请指示!”付征向裁判长汇报处置方案,等待指令。
“方案合理,开始救援!”
付征迅速进行安全预想与人员分工,在仔细排查隐患后,决定由刘建平、付红军、成红波、郭宏远、祁富羽5位队员负责起复作业。
“根据事故现场情况,拟使用FX型液压起复设备在车钩中梁处进行顶起平移救援起复,队员在设备安装完毕后撤至安全位置,起复过程中要注意人身安全、车辆及起复设备动态。”付征再次强调安全事项,眼神坚定地看向每一位队员。
“明白!”队员们齐声回应,声音中充满了决心和斗志。
图为应急救援队员正在安设FX-5液压顶
付征站在事故车辆前方,眼神如同鹰隼般锐利,紧盯着每一个细节。受命的队员一路小跑,取运救援设备。短短几分钟内,郭宏远和祁富羽已经配合着将横移小车、起升油镐、机动泵站等设备有序组装完毕。
成红波手速如同电动扳手一般,熟练连接高压油管;刘建平猫腰抬头,在车底同步进行捆绑作业,每一个动作都有条不紊。付红军抬手擦掉额头上的汗滴,启动了液压泵站,巨大的引擎声在空旷的站台上回荡,仿佛在为这场紧张的救援加油鼓劲。
付征用一声声短促有力的口哨声,指挥着操泵人员进行顶升、横移、对位、落镐。每个环节,都不容有丝毫差错!队员们紧锣密鼓、全神贯注,终于同心协力让脱轨车辆回到正轨。
虽然车辆拉复复轨完成,但演练并没有就此结束。
撤出工、器具,付征向总指挥汇报:“事故车辆顶复复轨演练全部完毕,请指示!”那一刻,现场所有人悬着的那颗心,都落了下来。
争分夺秒间,本次救援起复演练用时8分钟,圆满完成。
图为应急救援队员正在将脱轨车辆复位
全面的总结,是为了更全面的提升,刘国升对本次救援表现有着更精益的要求:“刘建平,你捆绑锁具的速度太慢了,链条一定要顺着放置,否则缠绕在一起,影响捆绑速度;祁富羽在车底组装设备,横移梁的时候再坚决点,时间就是生命……”他认真地指出每一位队员在演练中存在的问题,队员们虚心接受,认真记录以备提升。
演练不仅能够检验应急处置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更能让大家深刻认识铁路安全的重要性。
“应急救援演练,演是其次,练才是根本。每次演练都是一场实战,但真实的现场事故,往往具有更多的未知性与不确定性,如何在这种不确定性中把握住更多的确定性,那就需要我们日常中下更多的功夫,做更全的准备。”演练副总指挥蒋国良深有感触。
集结的哨音再次响起,在料峭的春寒中显得格外清亮。口号嘹亮,春潮涌动,在这片干字当头的热土上,每一次演练都是一次承诺,每一滴汗水都有一份担当。新朔铁路以练促学、以学促干,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使命,为保障能源运输大动脉的安全畅通贡献着无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