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本来正常运行的神东煤炭洗选中心大柳塔选煤厂702装车系统的溜槽突然放不下来。如果溜槽有故障,煤炭不能按时装车,就会影响煤炭外运。
何毛毛急了,“不能因为我这一环节,影响煤炭外运。”何毛毛迅速先让岗位工检查故障原因,自己又和调度协调将火车调整到另外一个塔楼下方,紧接着一头扎进装煤作业中,最终保证了煤炭装运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样的坚守始于2010年,当时刚毕业的何毛毛成为洗选中心大柳塔选煤厂的一名普通煤炭装车员。
今年春天,这位与装煤外运相伴15年的“巾帼老兵”,在完成装车节数60多万节,总吨位3700多万吨的煤炭中,正经历着职业生涯中最特殊的智能转型。
图为何毛毛正在做智能装车前的准备工作
“轰……”随着溜槽的自动起落,煤炭低鸣一声,顷刻间装满车厢。何毛毛的手又一次习惯性地在操作杆上摩挲。推行智能化装车系统之后,装车员只需做好煤炭装运监管工作即可,再也不需要手动装煤。但对于习惯了传统装车方式的何毛毛和同事们来说,她们不敢完全“放手”,生怕溜槽与车厢尾部发生碰撞。
几节车厢装满后,何毛毛一边慢慢尝试放手,让智能化系统发挥作用,一边仔细观察装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很快,何毛毛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尽管智能化装车很精准,溜槽与车厢尾部能够巧妙地“擦肩而过”不碰撞,但溜槽上的挡煤皮却磨损严重。这个问题让何毛毛陷入了沉思,她吃饭的时候在想,走路的时候也在琢磨。经过一番思考和研究,她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十分有效的建议:在装煤到车厢尾部时,将溜槽提升3到5公分。这个小小的调整,不仅降低了设备损耗成本,也让装车效率有所提高,同事们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何毛毛清楚记得一年前,刚开始接触智能装车时,自己仿佛被突然卷入了一场智能风暴,心里总感觉很没底。当时,大柳塔选煤厂需要对将近200列火车进行智能化测试,工作量巨大,责任也十分重大。何毛毛全身心地投入到测试工作中。在这一过程中,她发现有时候智能化系统对车型识别有误。经过几天仔细的观察,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摄像头安装位置有误差。在何毛毛的建议下,经过几轮调整,摄像头安装位置得到了优化,保证了车型的精准进站,为智能化装车系统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为何毛毛在班组展示墙前介绍自己的建议
经历了此事后,何毛毛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就像一列飞驰而来的列车,她必须跳上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智能化装车系统测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撒煤、起包、不放煤等情况,何毛毛和班组的姐妹们就积极想办法谋思路,为了更好地记录和解决问题,她们在每个集控室都设置了智能装车测试写实记录本,还建有微信交流群,大家对测试存在的问题进行真实记录,准确查找原因,有针对性解决问题,为智能化装车系统的建设打牢基础。
慢慢地,何毛毛和同事们适应了智能化建设的节奏,在逐步熟练掌握各项智能化操作技能的同时,她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探索者,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智能化建设能够符合大柳塔选煤厂的实际。一次,何毛毛在监管智能装车时,突然发现定量仓闸板出现故障,原本有两个的定量仓闸板在放煤的时候,只打开了一个闸板,自动装车系统也因此停滞了。这一突发状况让现场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影响装车时间和吨位,进而影响当天外运计划。当时,何毛毛尽量使自己从慌乱中稳定下来,她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迅速做出判断,马上调整了参数,一边进行智能化恢复工作,一边进行手动装煤。在她的快速应对下,剩余的24节车厢按时装煤出站,成功避免了一次可能出现的延误。
为了加快智能化选煤厂建设,洗选中心在大柳塔选煤厂组建了“巾帼智能装车班”。何毛毛是其中的一员,还成为了新员工的师傅,她一心想着为集体做点什么。她利用工余时间,将装车流程、常见问题、设备故障处理等内容梳理成册,形成了一本特殊的“装车说明书”。这本说明书分享到班组后,帮助新员工快速熟悉了工作流程和要点,让她们能够快速投入到工作中,为智能化巾帼班组的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神东煤炭2024年度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中,何毛毛凭借自身不懈努力,斩获公司“三八红旗手”称号,这份荣誉正是她辛勤付出最好的见证。
图为何毛毛顺利完成一个班的装车任务
如今,大柳塔选煤厂的智能化装车系统日趋稳定,在“新智”煤炭保供线上,何毛毛和同事们以“智”为帆,与“智”为伴,扎根煤炭装车一线,将一趟趟“万吨运煤大列”送上“西煤东运”大通道,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