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期间,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指导举办的“‘双碳’目标下央企绿色低碳行动实践”主题边会成功举办。会上发布的《中央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案例集(2025)》《中央企业绿色低碳供应链发展报告(2025)》两大重要成果中,集团公司报送的5项案例入选。其中龙源电力《探索新自然经济模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全球首个漂浮式海上风渔融合示范项目》荣膺“十佳案例”,准能集团《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源电力《深耕资本市场,再融资开辟绿色转型新赛道》、新疆化工《以“水效领跑者”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物资公司《绿色全链数字赋能——双碳目标下绿色供应链转型实践》等4项获评“优秀案例”。
此次入选的案例覆盖海上资源综合利用、资本市场赋能转型、节水节能改造、流域生态保护、绿色供应链建设等多个关键领域,展现了集团公司全方位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系统布局与实践成效。其中,龙源电力“全球首个漂浮式海上风渔融合示范项目”凭借创新的“海上发电、海下养鱼”模式,成功斩获《中央企业绿色低碳优秀实践案例集(2025)》十佳案例。该项目以一份空间、两份收益的转型路径,精准破解了全球沿海地区能源开发与渔业保护冲突、可再生能源项目盈利单一等痛点,尤其为海洋资源丰富但产业转型资金有限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提供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的实践样本。

图为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
长源电力、新疆化工、准能集团等3项实践案例入选《中央企业绿色低碳优秀实践案例集(2025)》优秀案例。长源电力尝试以资本赋能绿色转型模式,为全球企业解决转型资金缺口大、融资渠道单一难题提供了清晰路径;新疆化工以“水效领跑者”为抓手,通过源头减量、污染治理、技术创新等举措,为高耗水工业企业破解节水与生产效率平衡难题提供了可落地的方案;准能集团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打造“煤海塞罕坝”,实现矿区复垦率100%,植被覆盖率提升至85%以上,为资源型企业破解开发与保护对立难题提供了中国经验。在绿色供应链领域,物资公司“绿色全链数字赋能”实践入选《中央企业绿色供应链发展报告(2025)》优秀案例。该实践模式尝试破解全球产业链末端减排难、协同成本高难题,为产业链密集型企业提供了绿色转型的协同路径。

图为准能集团“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物多样性公园
此次五项案例的集中入选,是集团“十四五”期间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高水平推进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集中体现。这些案例不仅系统梳理并展示了集团的转型成果,更以其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为全球企业应对转型成本高、协同难度大、效益难平衡等共性难题,贡献了富有借鉴意义的“中国智慧”与“国能方案”。
近年来,集团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部署,致力于将社会责任与ESG理念深度融入能源行业发展的具体实践,积极培育在智能矿山、风电国际化、氢能储能、绿色运输等领域标杆性履责项目。集团公司连续两年选育集团十大社会责任案例,今年首次创新举办“国家能源杯”ESG管理创新技能竞赛,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植于全体员工心中,催生出一大批优秀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实践。本次获奖的五项案例,正是从中涌现出的杰出代表。
在扎实开展高标准履责实践的同时,集团公司同样致力于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叙事体系,积极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的卓越成就。此次案例的成功入选,既是国际社会对中央企业“十四五”绿色转型成效的高度肯定,也生动展现了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贡献解决方案的引领性担当。
面向未来,集团公司将坚定不移实施可持续增长战略,持续赋能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致力于在绿色发展、责任担当与治理效能等领域,打造更多创新实践典范,为实现“双碳”目标与人类可持续发展,持续注入强劲的“国能力量”!